一般而言,当我们体验到不快乐的感觉、无法满足的快乐,或什么都没有,我们想象某种夸大且坚实的东西,想象它会永远延续着。但当然,我们体验的任何感觉都没什么特别,它们都不稳固且无常。它们存在时也不断改变强度,而且最终都会自然结束。不明白这个事实,却想着相反的状况,我们被脑袋里的那个声音给骗了,它喊着:我永远都不要跟快乐分离,它太棒了;或:我想要离开不快乐,它好可怕,我受不了;或:我希望这种什么都没有的感觉永不消失,它好轻松。这种对于自我的执迷,以及自我的膨胀成为某种坚实的对象,驱使出烦恼跟强制的行为,延续了我们的痛苦。
问问自己,你为什么觉得所谓的「我」是某种坚实对象般的存在,是自存并独立于身心之外,是你脑海中的声音?如果你说「因为它感觉像是,所以我觉得它是」,那问问自己,「我觉得它是」是一个说服自己相信的够好的理由吗?如果我们能只基于我觉得是,就去相信某种幻想的投射(尤其是关于自己的投射),那我们为什么还是这么没有安全感呢?这是因为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我们的这种谬见:它既不被事实也不被理性所支持。
我们见、闻、嗅、尝、触、想任何事物,所产生快乐、不快乐、中庸的感觉,都没什么特别的。这些都没什么好抓取的。去抓取它们就像去抓取云朵一样,完全徒然。「我」以及我在任何时候所感受到的,也都没什么特别。我们并不以某种自存且坚实的,在脑海中讲话要任意行事的东西存在。我们是存在,但不是以这种不可能存在的方式,但我们的谬见相信如此,只因为我们这样感觉,觉得是这样。
要让我们脱离这种对自我的谬见跟虚妄信念,我们需要一个对抗力量来彻底消灭之。只是让心静下来,不去想这些,可能可以暂时压制迷乱,但不能防止它再生。真正能达到消灭苦因的道心,必定是跟无明之心完全相反的。无明的违品就是觉知。觉知能作什么呢?能消灭我们自认为是某种坚实对象谬见的,就是对没这回事的非概念性认知,也就是对空性的非概念性认知,不只是透过对空性的某种知识概念性的了解,即使这了解是正确的。基于理性跟非概念体验的觉知,觉悟到我们的谬见非事实,这种觉知能消灭基于「我觉得是这样」的谬见以及不明白此的无明。然而因为无明的习气早已深植内心,这种消灭是逐渐,部分且阶段性地发生。